第二三六章 都笑啊,为什么不笑?
熊廷弼的一万三千定胜军也是三线阵。 一线兵力最多,二线兵力较少,二线左右是少量骑兵,后面三线比二线多,左右还是少量骑兵,中军大旗在二线与三线之间,左右是号令的鼓角,一线与二线之间也是号令的鼓角,一线后面还有督战的将领。但他们的阵型不同于红巾军的长矛和火枪分开,而是火枪手在前,长矛和盾牌手在后,很显然是开火后退入阵型。 而且因为是早就准备好的预设战场,他们甚至在阵前插了拒马,前面也撒了铁蒺藜。 至于炮兵在一线最前面。 “回大帅,这是修改了的三才捷阵。” 一名随行的参谋说道。 “殊途同归啊!” 杨丰说道。 的确,无论东西方在作战方式上,最终都会因为火器的使用,走上一条类似的道路。 战斗无非就是拼火力的投射量。 一条线就是发挥火力投射能力的最好方式。 但一条线明显扛不住冲击,一旦被冲开很容易崩溃,那么就多设几条线,而步兵侧翼容易受到骑兵攻击,那就在两翼都加上骑兵,两条线不够就三条,而最重要的火力投射武器自然就是大炮,为了给大炮足够的射界,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放到最前面。 单纯步兵面对骑兵的时候,当然要变成空心方阵。 咱大清都知道这个。 清军战